$ 1,600
600 cc #35
杯具:RONA烈酒杯
聞香:上揚衝擊鼻腔的刺激感仍重,刺激感後藏著香檳或葡萄汽水的氣息
入口:一入口輕含出乎意料的軟,微麻的口感於舌面逐漸聚集。聚集的口感後面那股味道,柔軟舒適的味道,濃縮10倍的玫瑰花茶吧!?為了印證所喝到的,再倒一杯加冰塊。聞起來更為內斂,但喝起來沒了刺激感卻更甜了,花香從舌面到鼻腔甚是舒暢!這真是一款四季皆宜的酒啊!(試飲日: 2017, 03,29)
杯型: Copita型威士忌聞香杯、小型白蘭地snifter
[聞香]
首上揚的是新鮮梅果香。青梅子,鮮橙皮,薄糖漿。果酸輕盈,糖香乾淨。傾刻,浮現溫帶花蜜氣息。蜜味淡雅,花香細緻。然花種不明,似淺粉色系。同時梅橙果漸熟,轉出柚香;黃皮葡萄柚,亦有西洋梨氣息。
中段是一片花香果甜,青春正美。展現許多甜味水果與熱帶果香:略青的黃香蕉、紅熟荔枝、白葡萄。蔗糖感開始堆疊:黃砂糖、甘蔗汁。此時花影漸清晰,應是淺粉玫瑰無疑。竟有香草(Vanilla )侍隨。
後段香氣走沉,糖香繁複濃重。鮮花幼果不再,表現出更多糖漬的、乾燥的、集中的香氣特徵。
煮紅茶香洋溢,帶著熱鮮奶與脂味。糖蜜厚實,飽滿的煮焦糖香,另帶出蜜地瓜、冬瓜茶的甜美。這壺焦糖奶茶,還摻了幾滴玫瑰水,投了甜茴香籽幾枚,甘草兩三。底部浸漬了甜型蜜餞果乾:糖漬橙皮、金橘蜜餞、無花果乾。凝重的黑糖取代了焦糖。深處沉著一束乾燥花,花種繁,卻無名。
醒酒後,風雲變色,層次翻轉;原先底部的濃重香氣,先上枝頭。但整體風格是略乾淨;糖蜜薄了不少,果酸清了一些,濃濁氣息皆少了。
前段香氣就是攝人的"香水"感。如花香滿溢的女香香水。似乎海底深處的那束綜合乾燥花,轉世成花精上岸了。花目眾繁,但茫茫花海中,能瞥見幾株玫瑰身影。
花香集中,但糖蜜感修飾了花精(油)的尖角;脆梅蜜餞的柔和果酸,托著花香,飛的更高。
中段走輕盈,回到鮮花青果的田園風。青梅子,鮮橙皮,多葡萄柚香。梅柚果酸輕巧明亮。富有清荔枝、白葡萄的香甜。結合乾淨糖香。此處最能展現花蜜風格。溫帶淡花蜜,花香清雅,有淺粉玫瑰花魄。
最後仍奉上花茶一杯。但主人已醉。淡紅茶、薄奶水,焦糖已罄,方糖自便。回沖多次的洋茴香籽與甘草片,漂著一縷玫瑰香魂。雖花影扶疏,但花容隱晦。
[口感與尾韻]
入口先是淡蜂蜜水般的甜感,微酸。略酒精刺激。隨後舌側釋出淡鹹。稍歇,舌尾回酸,促唾液分泌。最後再回甘。口中嚐到熟穀糧味,帶發酵感輕醬香:糙米飯、淡黃豆豉、淡味增。尾韻先展現新鮮橙皮香,與乾爽的熟穀味:糙米飯,小薏仁米。後段出現甘草片、洋茴香、玫瑰花茶氣息。此時亦開始回甘,枸杞甘草般的藥膳甘甜感。若願意陪她走到底,還見文旦柚,懷抱玫瑰鮮花。
[感想與補充]
穀源35,花魅。筆者認為這是款很難分析、更難書寫的酒。一者,"花香系"本就為大多數人所生疏;二者,製酒者似乎有意做的隱晦。
[花影幢幢,花容邈邈] 這大概是筆者因力有未逮,汗顏擠出的短評。花影,每個香氣層次皆在,且無論醒酒前後。但多是遙遠的背影。口感裡的花蹤更曖昧。即使留下的足跡不少,依舊難肯定是誰的容顏。
當然,依風味線索與白水脈絡,穀源35是玫瑰無誤。若與今年二月發行的采薇行二版比對,雖同為薔薇骨幹,風格與意境上卻有很大的差異。采薇行的玫瑰,雖然不同層次各有姿態,但玫瑰多清晰、上揚、直觀。(註:采薇行二版,是筆者非常喜愛的低酒度小品,玫瑰香氣是至今品飲過最清楚漂亮的 )
穀源35的玫瑰,無論是鮮朵是花蜜,化做茶水或被風乾,老愛在百花叢裡藏藏躲躲,面目朦朧。然而有時是,虛實無常才真;背影最美。